首页

上海冷玫瑰女王

时间:2025-05-25 20:17:26 作者:报告:RCEP成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引擎 浏览量:36316

  中新网济南10月28日电 (王采怡 郝丽丽 景致远 贾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暨2024年学术年会27日在山东济南举行。该年会以“中国新闻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教材课程建设”为主题,汇聚来自中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及新闻出版行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与教育的发展。

10月2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举行。王采怡 摄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以“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为题,将数字化发展总结为包括传播、生活、生产在内的社会系统变化。他指出,中国实践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方面具有可比性和不可比性,一方面需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另一方面要针对共同问题,在交流中深化自主性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以“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脉络和独特底色”为主题,阐释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缘起是时代召唤与实践的需求。他指出,立足中国实践、面向中国问题,继而提出中国方案、发展中国理论是中国新闻传播学从“以中国实践完善西方理论”向“由中国问题发展中国理论”转变的关键,也是中国新闻传播学为世界作出理论贡献的重要突破点。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明洋以“推进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为主题,指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目标是构建前端全媒体工作机制、中端生态系统和后端全媒体评价体系。其中,生态建构包括关系生态、知识生态、权力生态、技术生态和场域生态五个方面。此外,他还强调了系统性变革的三个支撑,即媒体文化建设、传播理论建设和数字工程建设。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韦路提出协同传播的学术概念。“协同传播具有多方协作、系统运行、整体高效的三大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不仅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添砖加瓦,也有助于为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在致辞中表示,该校于1986年创办新闻学专业,近年来不断深入推进新文科建设,整合跨学科资源,拓展学术边界。“相信通过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我们定能共同推动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与研究新范式、新路径的探索与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该年会同步启动四场专题分论坛,聚焦“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教材与课程建设”“中国新闻传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创新”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挖掘新闻传播学的学术内涵与教育未来。

  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联合主办。据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1984年11月2日在北京成立,会员单位已发展至200余家。(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港产”大熊猫满双月 香港海洋公园公布护理员“带娃”温馨细节

跟随导览前行,一路上,古蜀灵鹿翩然而至,在草坪间上演“鹿鸣呦呦”的和谐画面;远处飘来南箫空灵乐声,“乌木精灵”从3000年的睡梦中苏醒,唱起轻快的独白;现代舞舞者以身体为语言,表达对文明根源的探求。

演员宁理首部译作《宇航员的终结:谁将飞往无人星际》面世

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划龙舟……对于台湾师范大学的张力文来说,这次经历打破了她的很多“第一次”,“我们团队大多都是龙舟新手,一位有经验的北大同学就一直教我们怎么划,真的非常受用,也带领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西安街头响起非遗鼓乐 引人驻足欣赏

【风起黄埔】郭沫若之女追忆父亲:有笔的时候提笔,有枪的时候提枪

在这个充满危机与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哲学家们的智慧与引导,他们能够以更成熟、更平和的态度审视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这是我们可以为世界作出的贡献,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两代人的京台情,一对台胞父女与台湾会馆说不完的故事

理清党的创新理论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博大的开放胸襟,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将发展贯穿于党的理论创新全过程,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阐释,需要坚持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评价标准,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以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中发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作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贡献。要深入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什么能引领和推动当代中国发展,为什么能引领和推动我们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两个结合”中理清党的创新理论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从“六个必须坚持”中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深入研究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